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菓 國

情緒小學堂 – 厭惡( -᷅_-᷄ )

已更新:2020年10月30日

💢「我很討厭他!我不要跟他玩」

💢「嗚嗚,爸爸,小沛說他討厭我,我好難過」


厭惡的心情讓家長討厭得牙癢癢👹,

當孩子認真告訴我們

「真的討厭xxx」時😱,我們總在

「說服他不要亂討厭別人」與

「順從自己感覺」兩個極端中猶豫🤔🤔🤔。


究竟「厭惡」這個情緒,能幫助我們什麼呢?

真的有它的功能嗎?

這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!🧐


還記得《腦筋急轉彎中》這部經典卡通嗎?

女主角萊莉,討厭吃花椰菜🥦🥦🥦,

花椰菜的顏色與味道都讓萊莉避之唯恐不及🤢。


本能中我們會對奇怪的氣味、口味、不舒服的觸感

(例如尖銳、刺刺的物品)感到厭惡,並且迴避。

例如,引發兩派人馬論戰的 #香菜 🔥🔥🔥

有研究指出,喜歡與否的關鍵在基因上!


現代社會中,厭惡的功能也有些轉變

除了生理的厭惡,在人際關係中也有了功能

🚫當有些人對待我們很不友善、總是佔便宜時,

厭惡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,自然地想迴避這些人


🚫有些人是我們不曾遇過的,對於這類型的人,

因為不熟悉、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做出傷害的行為

讓我們有種失去掌控、被威脅的感覺,討厭自然出現。


比起害怕、生氣情緒引發的「戰鬥系⚔️」生理反應,

厭惡則會讓人心率下降,因此出現討厭的人、事、物時,

我們常有的反應是皺眉、作嘔、迴避😳,而非攻擊或戰鬥👊🏻。


我們理解到討厭別人的功能與原因

也了解到厭惡某些事、物有其天生的原因

然而,作為父母最想知道的是🧐🧐🧐:

如何才能讓孩子的討厭不被否定又能遵守規矩?

如何才能讓孩子既保護自己又有同理心呢?


1. 先傾聽孩子討厭的原因

無論是對食物、對事情還是對人,

孩子表現、表達出討厭時,都值得被大人好好理解


2. 同理孩子的感受,讓孩子知道你懂了

可以用同理的句子回應孩子,針對當時的狀況多些描述

例如:原來是因為這樣,你真的很討厭這個味道,

紫紫的顏色🍆也讓你覺得很可怕😱,我懂了。


3. 中性、客觀的描述大人的考量或界線

針對挑食,可以讓孩子知道這項食物雖然孩子不喜歡

但是很有營養,請孩子還是需要吃下約定的口數。

或者是提供替代的食物給孩子選擇。🥕🍅🥦


4. 協助發展面對討厭事物的策略

針對討厭的事情,若能避免,就協助練習避免。

若是無法避免的事或需要建立的能力,就協助理解

用鼓勵的態度,協助孩子挑戰與嘗試。💪


5. 當討厭的是某人時,釐清原因與可能的誤會、增加了解

針對討厭的人,需要了解孩子討厭的原因

大人可以協助釐清是不是彼此有些誤會(這很常見喔!)


但切記⚠️

⭕️多說:「原來你這樣想啊!難怪你覺得討厭!」

少說:「別人是不小心的、又不是故意,你真小氣!」

以免孩子覺得大人不站在自己這邊,直接把耳朵閉起來了。🙉


這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方式,當有人真的讓自己不舒服、侵犯自己了

孩子才會知道「我可以討厭,也可以選擇避開」。


但同時可鼓勵孩子「持續觀察」對方,保持開放彈性的態度,

或用合宜的方式處理討厭例如:「迴避但保持禮貌」

不需硬性規定「和好、跟對方玩」,

有時討厭是來自不了解與誤會,若孩子熟悉對方或解除誤會了

一起玩與和好就會是自然而然的事。⚽️🏀🏈⚾️⛸️


若孩子對討厭的對象有攻擊行為,

例如:謾罵、打人、邀請別人排擠對方時,

表示他心中除了「討厭」,還有很多「生氣」的心情,代表他很需要發洩、被了解。

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的是:

「你可以不喜歡他,但是你不能傷害他,就像沒有人可以傷害你。」

這可以讓孩子在學習減少負面互動的同時,也感覺自己是安全的。


雖然厭惡感是基礎情緒之一,但是比起害怕、生氣等感受,

孩子大約到小學過後才會慢慢發現自己跟別人的討厭感覺,

一開始可能講不清楚,跟孩子相處時,

家長們也可以多多注意孩子心情,

幫助孩子能有更多認識不同情緒的機會唷!
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